系统调整必备的那些新录音(上)

2021-09-17 10:45发布

头几天(8月26日)springson提醒我,古典音乐Daily推送过的文章已经超过400期了,推荐的唱片有400多张,共计40万字,要不出本书吧?出本书,相对比较繁琐,从长计议。

不过,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今天和明天,我们将分上下两篇文章,从400张唱片里,挑选精华呈现给大家。

1.webp.jpg

Daily挑选唱片有一个标准,就是演录俱佳,且以“学院的专业”及“民间的发烧”双重标准重新定义。今天精选的这些唱片完全可以作为考验我们HIEND系统的“试音碟”。我们过去两年里,百万字的硬件测试中,也大量采用了这些录音。

不以硬件为依托谈唱片发烧,就是耍流氓,反之亦然。下面开始,我将作为一个音乐学院科班出生的老烧友,从“耍硬件”视角,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

0. Daily,400期,我们就有过400次真诚的相遇

Daily这个公号,这项自我约束,自我督促工作的开始是在疫情即将深度影响我们生活之前的2019年11月。

在一次咖啡馆聊天中springson最初提到了开办“古典音乐DAILY”的设想,那时候写什么,怎么写都还是未知数,不过我们两个人都不再想让身边的发烧友们再继续被《企鹅唱片指南》、《唱片艺术名盘300》、《TAS榜单推荐》抑或是更加没有参考价值的那些港台、内地唱片推荐书籍绑架。

古典音乐相对论以“耍器材”为主,那么再来一个推荐唱片,尤其是、新录音唱片的公众号,这才不负我和springson都崇拜的日本音响评论泰斗菅野冲彦先生在“唱片演奏家”卷首语里提及的“音响之树,音乐之森林”的立论。

2.webp.jpg

以前多次念叨过,我是学古典音乐出身,按照音乐学院鄙视链来说应该是“第三等级”的学生。此话怎讲?

从所学专业的难易程度以及科目种类多少算,作曲,理论,指挥属于“第一等级”(现在纯理论搞学术研究的学生们都被踹出真正的第一等级,我个人也同意这个新分类,有机会单独聊);

管弦系和钢琴系作为纯正的西洋音乐专业,被列为“第二等级”。他们要学的专业课和音乐基础课比我多一点,难度也高一些(不过很多中国的演奏家就是从小家里逼着学了手艺,我清楚的记着本科期间欧洲音乐史结业考试的听辨题,周围管弦系的同学纷纷被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爱之死”所难住,我低头小声把答案通过钢琴系女同学之口广为传播的得意劲);

民乐系、声乐歌剧系、可能后来还有一些新的系和专业因为相对音乐素养差,音乐基础课学的简单,加上这些专业的学生普遍不如上述两个等级的同学有涵养,故此被默认为“第三等级”

3.webp.jpg
古典音乐相对论与Daily,正在筹备一场音乐会。

中间两位:低男中音歌唱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登营教授、作者tube2a3(右)

虽说身为“第三等级”的音乐公民,如果以古典音乐发烧友身份出现的话,优势在于接受过基础的中高等音乐教育,而90%以上的发烧友不识谱(尤其是线谱),没学过视唱练耳、乐理、作品分析、和声,至于更精深的复调、配器、作曲法、总谱读法就更是“只闻其名”了。

实际上这些现象还不仅仅存在于发烧友当中,即使很多人崇拜的国内著名“民乐发烧片”录音师,业界人士坦言也从来不见他在录音过程中看谱。年纪上推演应该是70年代末期参加工作,在分配的岗位上“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算是有点聪明劲,像卖油翁一般“唯手熟尔”的为发烧友录制了一张又一张“发烧大片”。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曾经推荐过直刻黑胶的一个小厂牌Berliner Meister Schallplatten的老板雷纳·梅拉德(Rainer Maillard)。

4.webp.jpg

他是德国代特莫尔德音乐学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Detmold)教授,这位出生在柏林的录音师自己就是这座位于北威州著名音乐学院的音响导演专业毕业生,在几家德国广播公司担任录音师后,1990年被DG公司聘请担任录音师,直到2012年他创立自己的独立厂牌为止。

梅拉德教授参与过无数次重要的录音,先后获得了四次格莱美奖的留声机奖杯(其实在古典音乐领域,格莱美奖的份量没有宣传的那么重)。

5.webp.jpg

2008年起担任Emil Berliner Studios的制作人兼总经理,能在这样世界顶级古典音乐录音工作室担任主导角色,这比再得几次格莱美奖杯更有说服力。

2001年他回到母校代特莫尔德音乐学院开设了“古典音乐制作”课程并受聘为学院的教授,2012年Berliner Meister Schallplatten创立,兼顾两端的工作,梅拉德教授把自己孕育的这个孩子前进的方向定位—专攻直刻黑胶唱片。

6.webp.jpg

反观我们国内“发烧大片生产线”的主力选手,难道不需要从专业上,先弄清楚一些基本问题,再来辅导发烧友吗?

拉回到我自己。音乐专业的学习,在发烧友这个领域的作用不是用来做为虚荣的资本,用古典艺术抬高自己,用晚期浪漫主义装饰自己,那是我们所不齿的行为。

写人话,办人事,认真测试,真诚推荐,这才是我和springson一直在努力的。Daily,400期,我们就有过400次真诚的相遇。


1.  不听德奥古典,很难在音乐上最终形成自己的判别标准

古典音乐相对论的所有测试文章,99%都是springson执笔,也已超过100期。他文章的包容性和准确性在我看来都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准。

7.webp.jpg

尤其在他的评测里你找不到口水歌、发烧民乐和7、80年代港台或者更不堪的效果碟。springson测试的权威性很大一部分在于软件在德奥古典音乐的基础上丝丝入扣,即使最自负的软件发烧友,我想也挑不出来什么毛病。

以德奥古典音乐“严肃”的开始一次音响器材测试,应该用什么唱片?

8.webp.jpg

这其实一直莫衷一是,早年喜欢小提琴的发烧友多,不少人非小提琴不听,非小提琴不集,测试和调整器材普遍就是各类小提琴的CD从头听到尾。穆特卡门幻想曲,几乎人手一张啊!

20年前不少音响类BBS上有各种“小提琴疯子”,想必有些阅历的发烧友都还记得其中的一两位吧;当然,也有把管弦乐,交响乐参与到系统调整之中的发烧友,这在大量“口水歌式民乐,不识谱录音师”唱片泛滥之前还是普遍现象。

9.webp.jpg

我们今天看,那些TELARC、RR的拼盘或者“TUTTI”一般都有别于这些美国发烧录音公司的正规系列,往往以夸张的低频音压和扩张的很不自然的音场为那时候居家小系统带来“我这也是够HIEND”的幻象。

这就像是蔡琴那两张最著名的唱片《老歌》、《民歌》,刻意收敛音域的女中音歌者,全面撑开的低频,“千尺豪宅”里的LS3/5A也拥有了大音箱的身材。这种情况直到现在依然改观不大。

我个人不排斥这两张蔡琴,歌都选的好,唱和配器也都安静怡人,欣赏无妨,评测和调整系统就呵呵了,更别提以前发烧圈9声蛙叫还是11声蛙叫的评测传奇。

10.webp.jpg

自媒体热了以后,为自己树碑立传,扬名天下比以前更方便,音响达人、媒体老师、权威专家纷纷出炉,理论上颇为丰富,古典音乐唱片、黑胶摆了一屋子。

不过真到他调校过的器材出现在眼前,我们会发现,声音非常难听,连三个基础频段的均衡和最基本的音场都没有,更别提泛音、乐感、存在感、持重感、阴影感、空间感了……(名词拉一排,过瘾)

究其根本原因,不爱,也不真听德奥古典,很难在音乐上最终形成自己的判别标准,也就无从以此标准建立自己的声音体系,别忘了,你是重播的缔造者之一。


2. 钢琴:系统测试的基础之基础

springson的硬件评测一般从钢琴开始,这是在我们耳朵与欣赏习惯范围之内音域最宽广,动态最庞大的一件乐器,一张录音正确的钢琴唱片播出来一两分钟就能够暴露一套系统的所有缺陷。

11.webp.jpg


从我们今天最常听到的九英尺演奏琴—斯坦威D274回望,钢琴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意大利,在这里诞生了第一台有别于羽管键琴拨弦发声的击弦结构键盘乐器,我们今天熟悉的钢琴样子大概19世纪初期出现在奥地利维也纳,英文名字叫做Pianoforte的乐器从名称上表示出与无法演奏出强弱音的羽管键琴最本质的区别。

我们在DAILY刊发过的唱片里选出来4张——

1)2020年2月21日刊发的071,韩国首尔大学钢琴教授崔熙贤为韩国DECCA公司录制的4首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12.webp.jpg

2) 2020年4月24日刊发的132,波兰钢琴家弗莱扎尔为RUBICON公司录制的拉莫《新大键琴组曲》和舒曼的《大卫同盟圆舞曲》

13.webp.jpg

3) 2021年1月1日刊发的283,法国钢琴家查马尤为ERATO公司录制的16首摇篮曲专辑《晚安》

14.webp.jpg

4) 2021年8月28号刊发的401,加拿大钢琴家李谢茨基为DG公司录制的肖邦《夜曲》全集。

15.webp.jpg

选出的这4张,从曲目上涵盖了巴洛克到民族乐派,录音公司从大到小,风格各异。

下面详述——

2.1 崔熙贤为韩国DECCA公司录制的4首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韩国的崔熙贤教授是我们继儿玉麻里之后发现的第二位亚洲女演奏家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上取得非凡成就的。

这位在韩国和全世界多次完成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马拉松音乐会的演奏家,在贝多芬钢琴组作品的阐释上和她的同胞白建宇一样充满感情又果断坚定。

16.webp.jpg

这明显和儿玉麻里显得更刚进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不同。

也许是日韩民族性上的差异,让韩国人的德奥古典键盘作品有着更强烈的舞蹈性,即使是贝多芬这样略显严肃的古典主义高峰时期作品,同样被韩国演奏家们赋予了美丽翩跹的舞姿。

17.webp.jpg

韩国DECCA和韩国DG一样从四小龙时代就拥有独立运作的经验,他们的录音师班底在专业性和艺术品味上不弱于欧美同行,崔熙贤教授的这四首贝多芬奏鸣曲录音浑厚,刚健,在高音区触键上又是那么柔和美好

2.2 弗莱扎尔为RUBICON公司录制的拉莫《新大键琴组曲》和舒曼的《大卫同盟圆舞曲》

波兰青年钢琴家马辛 弗莱扎尔在RUBICON公司的处女作特别吸引了注意力。

18.webp.jpg

拉莫的组曲虽然是时代的重要作品,但是羽管键琴录音的关系,我以前听的那些版本总觉得缺乏吸引力。

弗莱扎尔的钢琴版本触键干净到近乎巴洛克风格,踏板使用节约到吝啬,装饰音弹的非常漂亮,钢琴本身固有的混响和体量感,又让这些巴洛克风格下伴随着美好的当代音响。

19.webp.jpg

RUBICON的录音空间感不大,钢琴琴身丰满而细腻的声音给这张唱片的重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 查马尤为ERATO公司录制的16首摇篮曲专辑《晚安》

查马尤弹的这张《晚安》专辑,可以说是珠玉小品,我们熟悉的和不熟悉的16首绝美小曲演奏了55分钟。

20.webp.jpg

无论你是一首测试,还是安安静静的把专辑欣赏完,都不失是一个好选择。

大部分发烧友很难坚持贝多芬奏鸣曲的一个乐章下来,那么演奏格调很高的小品就是最适合的,这张专辑2020年2月底录制于法国诺曼底地区卡朗坦的一座古老教堂中,建筑空间本身造成了丰富残响是这张专辑声音最大特点,我们可以感觉到在一个巨大穹顶下的钢琴是如何发出美妙的鸣响。

2.4 李谢茨基为DG公司录制的肖邦《夜曲》全集

李谢茨基这些年是DG公司的宠儿,的确,不到30岁的年轻人能有如此成熟的演奏,人又没有故意卖弄的恶习。

21.webp.jpg

我感觉的他的路似乎会比同是DG红星的特里福诺夫更加宽广,推荐钢琴录音,没肖邦似乎说不过去。

我们索性就把最新的这套《夜曲》推给大家做为测试音频,李谢茨基的演奏风格很考验一套音响系统对音色的还原能力,DG如今的录音不再像以前那么过于明亮,李谢茨基的这套夜曲钢琴声音调子属于暗色,即使几首大动态的曲目也没有任何一个音符脱离控制飞溅出来。


3. “大无”与“小无”:系统素质的大考验

经过钢琴的考验,如果你的系统没什么大毛病,那么我们就可以继续深入测试,下面我们来到独奏弦乐器的领域。

开始说到20年前不少发烧友是由小提琴入门,唯小提琴唱片马首是瞻,那么巴赫的小提琴无伴奏组曲呢?这个能听下来的不多,或者说非常少。

22.webp.jpg

一把琴吱吱呀呀的哼唱,除了偶尔有学过琴的发烧友多少能听出点门道来,几乎所有人都曾经拥有而束之高阁,曲子听不下去是一个,再有就是系统不行。播播阿卡多“魔鬼的颤音”还不错,一旦巴赫小提琴无伴奏上来立即完蛋,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23.webp.jpg

但是音响系统如果不能把巴赫小提琴无伴奏里面那些同时鸣响的三音、四音、十六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的快板重播到好听,那你系统也谈不到能播放什么弦乐,相对来说,巴赫的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就友好了许多,大部分集中在中频上下的音域,使得绝大多数系统重播都不难听,至于你的系统是不是把一把意大利古琴放成了一把提琴制作系学生的练习琴,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综上所述,我们还是要难为难为我们的音响系统,这次选出的是巴赫小提琴无伴奏,大提琴无伴奏各两个版本,本真演奏和现代乐器各一,从技法、音色上加以区分。

我们在DAILY刊发过的唱片里选出来4张——

1) 刊发于2020年5月8号的144,小提琴家马罗夫为SOLO MUSICA公司录制用肩式大提琴演奏的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

24.webp.jpg

2)2021年3月9号刊发的309,小提琴家沙伊格为西班牙GLOSSA公司录制的用巴洛克小提琴演奏的巴赫小提琴无伴奏组曲25.webp.jpg

3)2021年3月19号刊发的317,西班牙大提琴家阿西耶 博罗为IBS公司录制的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

26.webp.jpg

4)2021年4月23号刊发的334,小提琴家哈德利希为华纳古典公司录制的巴赫小提琴无伴奏组曲27.webp.jpg

说起来巴赫的小提琴无伴奏和大提琴无伴奏,即使是那些仰慕弦乐艺术,怎么也听不下去的朋友,都能说出来几个版本,大无就更显得有逼格,四骑士,老罗当然是必须要提到的了。

这些版本在它们各自的时代都可能代表了某些先进或是实验的精神,然而我们无法忽视历史的真像去单纯讨论一部作品,几十年来的本真演奏运动是一把双刃剑,从技法上,风格上,乐器上逐渐的追溯巴赫时代的原始面貌,即使现在的现代乐器演奏,无一不打上了古乐器的烙印。

3.1 马罗夫为SOLO MUSICA公司录制用肩式大提琴演奏的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

出生在圣彼得堡的小提琴家马罗夫不是第一位用复刻的肩式大提琴演奏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的音乐家,在他之前古乐名家库伊肯、寺神户亮和巴蒂亚洛夫已经录制和发行了自己的肩式大提琴版的大无。

28.webp.jpg

这种根据古代文献和巴赫通信记载复刻的大提琴有着介于大提琴和中提琴之间的音色,由于改变了持琴姿态,很多以前艰难的乐段变的轻松起来,演奏家就更有空间去施展自己在阐释上的魔术。

所以最终我们听到这版灵感充盈的演奏,甚至重播时都可以再现演奏家不同传统的持琴姿态,琴身发声位置的变化和由此带来共鸣点的变化,是我们重播时候需要观察的关键点。

3.2 沙伊格西班牙GLOSSA公司录制的用巴洛克小提琴演奏的巴赫小提琴无伴奏组曲

沙伊格是瑞士一位由现代小提琴改换门庭进入到巴洛克音乐领域的演奏家,虽然我们并未接触到演奏家本人,然而从她众多的古乐录音里可以大致判断她在音乐表现上的开放性,做为一位专注于巴洛克音乐的演奏家,她的录音并没有任何“形而上学”的意味。

29.webp.jpg

在她最新的这套巴赫小提琴无伴奏组曲里我们听到的反而是透过技法展现的人情,这让她的一众巴洛克音乐都那么亲切自然,GLOSSA录音在单件乐器和室内乐上一般都是近场,所有的细节纤毫毕现,重播时需要注意的是细节上的分寸感是否停当。

3.3 博罗为IBS公司录制的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

317的这版巴赫大无很容易被忽略过去,就像很多西班牙偏远省份的葡萄酒一样,这版由演奏家阿西耶 博罗录制的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同样浓烈而富有层次感,强烈的丹宁在系统中未必能轻易化的开。

30.webp.jpg

大提琴家博罗做为西班牙地方性的演奏家,查看他的履历真是没有多少光彩,然而唱片一旦开始播放,我就会被他展示的无穷多样性之巴赫折服,IBS公司之前我完全不了解,DAILY推荐的这套巴赫大无和另外一张马勒第五交响曲,让我看到即使西班牙一家蚊型录音公司,也不是我们国内的录音师可以相比的。

3.4 哈德利希为华纳古典公司录制的巴赫小提琴无伴奏组曲

和瑞士演奏家沙伊格比较,更年轻的德裔演奏家哈德利希版的小提琴无伴奏可以说是当今最时尚的以巴洛克精神为骨架的现代小提琴演奏,很少的揉弦和更加巴洛克的弓法让这版一开始不很吸引人的录音顿时焕发了神采,我在刚看到到这版唱片封面时还对华纳古典的封面设计颇有微词,抛弃成见开始听。

31.webp.jpg

听过两遍后,当时身在福建享用海鲜大餐的我,在路上也始终用耳机去捕捉这版曼妙的演绎,哈德利希从简历中容易被人联想起“卖惨”二字,但你听完他的任何一次录音,都立刻会想到《孟子 告子下》里的名句—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华纳古典的录音质量继承了晚期EMI的成熟和丰腴,哈德利希的小无如果播放不好,那你的系统可以推翻了,至于是否还要重建,建议是免了吧。

烧友们如果没有这些听音标准,不妨慢慢来,逐步提高鉴别能力。或者干脆考虑一下我们近期展开测试的一款有源喇叭。它就是高文Samadhi。

32.webp.jpg

这是一对主动喇叭,只需要转盘(包括数播)接入数字前级,通过有线(RCA同轴)和无线两种方式,接入喇叭即可。

33.webp.jpg

喇叭内包括了顶级的高文解码模块,还有3对Telos功放,分别驱动低音(300瓦),中音(200瓦)和高音(200瓦)。

34.webp.jpg

这真是一款神奇的喇叭。开声稍微摆弄,就是正确的声音。

我也将在近期,和大家分享一下心得。

原文出处:古典音乐相对论

赞赏支持